透過影像與聲音呈現,分別是代表兩個敘事軸線,但彼此又交互影響。影像的敘事透過沿線地景、模擬過去樣貌的影像,呈現田野者探索歷程的感官,而影像的選取參考自聲音敘事的內容,聲音敘事呈現引路人的話語(象徵正史)與當地居民話語(地方常民記憶)的對話,而透過聲音參考、依循田野者詮釋,而非完全依靠聲音內容的選取影像,達到再凸顯田野者表達、與地方和歷史對話的目的。
開端
引路人研究、實察崁子腳製糖所的心路歷程、田野者在進入田野前,對地方的印象、想像。
探索歷程
崁子腳
位於崁子腳聚落是內壢地區最早的聚落,望著縱貫鐵路與埔頂的大煙囪,見證糖廠的誕生與終結,在地居民的記憶中,依稀記得舊時載水圳邊、蔗田邊、鐵路邊、甘蔗台車上生活、遊玩的記憶。
茄苳溪
鐵路漸漸往鄉間走,現在的水田曾是蔗園,道旁的長福堂見證桃園台地的糖業史。農人們依稀記得長輩追逐火車偷甘蔗的記憶。
八塊厝
在農田與新市鎮交界間,農人深刻的記得腳下的土地被鐵路分割,鐵路在田中貫穿,對農人來說印象又是什麼?
東勢庄.安平鎮
東勢庄社區營造推動歷程,使常民開始憶起自身族群及地方的過往,挖掘出東勢庄的分車故事。而早期居民圍繞著廟宇、農田、水源生活,其中這三者間與崁子腳製糖所的鐵道又有何關聯?
結局
引路人解說崁子腳製糖所最後沒落的歷史—未完成的都市計畫。田野者、引路人、在地代表敘說自身對於崁子腳五分路田野的感慨,以及期望。